“预计2025年酒泉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00亿元,是2020年的5.5倍。”11月18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酒泉专场上,酒泉市委书记王立奇如是说。
酒泉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风能资源总储量2亿千瓦,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约20亿千瓦,全市实际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国土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风能可开发量约1亿千瓦,太阳能可开发量约10亿千瓦,是中国风光资源储量最丰富、开发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
“十四五”以来,酒泉紧抓“双碳”战略机遇,以“追风逐日”之势,推动新能源装机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新能源并网装机3532万千瓦,占全省的4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新增装机2281万千瓦,超过了前十年总和,风、光新增装机规模相当于新建成1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1个千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在光热领域,酒泉同样一马当先,预计年底达到72万千瓦,成为全国光热装机规模最大的市州。
规模扩张之外,酒泉同步推进电力外送与就地消纳。随着“陇电入川”特高压直流工程即将开工、常乐电厂全面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达248万千瓦,酒泉绿电外送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外送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实现翻番。与此同时,通过离网制氢、绿色微电网等创新路径,就地消纳电量从2020年的58.7亿千瓦时跃升至2024年的12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8%。
如果说装机规模是“硬实力”,那么全产业链发展则是酒泉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风光热储氢网”六大产业链,酒泉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引进金风科技、正泰集团、日月重工等58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
如今,酒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年产能达2000万千瓦,实现全链本地化配套 光伏装备年产能突破1000万千瓦,光热关键装备全面量产 多元储能路线并进,西北首个绿氢装备制造项目投产,首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贯通……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推动装备制造业产值较“十三五”末增长5.5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酒泉正以“新能源+”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巨化硅氟新材料、宝丰多晶硅、智汇格林煤化工等一批绿电耦合项目相继落地,形成“以绿电引产业、以产业促消纳”的良性循环。
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马伟表示,下一步,酒泉市将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乘风而上、沐光前行,“十五五”末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力争突破1亿千瓦,向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不断迈进,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