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陈玉涛
      新浪财经讯 “《工业强基——中国制造大系统之成功砝码》新书发布会暨‘工业强基工程’政策宣贯会”于2017年6月9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陈玉涛出席并演讲。
陈玉涛对《工业强基——中国制造大系统之成功砝码》进行了介绍。工业强基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的1+X规划体系其中之一,是从2011年开始,工信部规划司委托中国工程院进行了一系列工作的推进,直到2016年的6月份正市推出《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标志着工业强基工程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陈玉涛表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推出“中国制造大系统之成功砝码”这本是,是按照系列丛书编制出版的,“接下来还会编辑工业强基的16条龙里其中两条,第一是《工业强基的龙之芯—IGBT一条龙》,还有《工业强基龙之材——轻量化材料一条龙》两本书,也是作为今年向十九大献礼重要成果之一,计划于2017年11月份正式对外发行”。
陈玉涛介绍,《中国制造2025》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航天,海洋工装,先进轨道交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以及高性能的医疗器械等十大领域的方向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设计。共有四个主题,分别是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两化融合、绿色发展。“我们四基关注的就是基础的零部件,基础的工艺,基础材料以及产业技术基础”。
      陈玉涛指出,工业强基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工业强基工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决定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工业强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基于此,从2011年开始,工信部就把提升工业能力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12年有40多名工程院院士和一百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工业强基战略,提出了全社会对工业强基战略意义的认同和支持。2013年中央财政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实施了一批工业强基的重大项目,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423亿元,2016年工信部牵头,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程院、科工局、国家标准委等七个部门共同编制,最后由发改委、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到2020。
顾名思义,工业强基主要包含着四个方面:基础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这些领域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陈玉涛认为,工业强基的基本原则是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产学结合,协同发展。主要目标是要显著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水平,实现关键环节的突破,明显增强支撑能力,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们要求2020年要实现关键核心基础零部件40%自主保障,有80种核心基础零部件要实现重点的突破,70种关键基础材料,20项标志性先进技术工艺,40个高技术检验平台,20个信息检测平台。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1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的基础产业聚集区,100家左右,年收入超过10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她强调。
陈玉涛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分别是,一揽子技术突破,开展重点产业的示范应用,完善基础体系,培养小巨人企业,推进四基的军民融合发展。在实践方面,她介绍称,2014年工业强基示范应用重点项目当中,北京市项目是比较多的,占了项目整体数量的22%,其中主要是以先进基础工艺为主。从项目的法人主体上看,上市公司占了15%。从2015年和2016年项目实施的情况看,2015年通过实施工业强基重点项目,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分三批进行了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中标公司第一批是65个,第二是24个,第三批是48个。2016年根据工业强基专项分两批进行了项目招标,第一是46个项目,第二批公示了14个项目中的24个企业。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关键基础材料一共90个,占到了项目总数的38%,先进技术工艺占到了项目的7%,产业技术基础占20%,核心基础零部件占到了39%。按照项目的地域和所有制性质,主要的省份依然是北京、江苏、山东,同时还有浙江,浙江占了7%。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在项目支持当中占比达到了52%,一共有123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有8%,外商募资占1%。事业单位和国企主要在基础工艺和基础平台方向支撑力量更多些。“十大领域当中,体现的支撑力度最大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然后是新材料,然后是电力装备,这是排名前三位的产业领域”。
陈玉涛还重点介绍了工业强基的一揽子工作行动。所谓一揽子就是选定若干产业、行业,围绕该产业和行业的四基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对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研发和试验平台建设作出全面的安排,提出总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一揽子的突破行动,集中成体系解决十大领域标志性产品和技术,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引导材料,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相结合,协同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解决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发展的瓶颈,甄选一批标志性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积极工艺,组织开展工程化,产业化的突破,对接《中国制造2025》,有序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计算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领域的工业四基一揽子工业行动。
      所谓一条龙,是指按照产品和工艺实施的一条龙的计划,就是选择若干零部件产品,集中开展以该产品相关的装备材料的开发,先进工艺开发,试验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和推广,形成解决方案,应用是提升基础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促进四基发展的关键,以需求为牵引,针对重点基础产品、工艺,提出包括关键技术研究,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试验推广的一条龙计划,促进整机和基础技术的互动发展,协调研制计量标准,建立上下游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新模式,推进产业协作,围绕四基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前几年工作基础上,重点开展IGBT部件,石墨烯材料等一条龙计划,通过项目支持,实现产品和技术研发,产业化试验检验平台,试验推广等一条龙的协同推进。
“我们在新书当中列举了16条龙重点的领域以及重点的协同方向。夯实工业基础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工业强基是一项具有长期、战略、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决定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陈玉涛表示。
陈玉涛还介绍了全国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该联盟成立于2016年10月28日,由工信部科技司指导,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所作为主管单位,围绕制造业相关领域,以支撑政府,服务企业为主,科技成果推广应约和产业化为目标,强化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搭建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旨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