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详情
红松优良种源及家系苗期选择技术研究

成果详情

    “红松优良种源及家系苗期选择技术研究”项目为2010年在省森工总局申请立项,完成时间为2014年12月。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是为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用材林选择出优质,高效的红松优良种源和家系。经过近五年的观测分析,项目得到以下结论: 一、种源方面 (1)在生长量的观测中,表现最为优良的是汤旺河种源、铁力种源、五营种源。3个种源历年的生长量均高于10个种源总生长量的整体平均值。表现最差的是双鸭山种源、长白山1号种源和带岭种源等。同时,做为小兴安岭林区与长白山林区之间的过渡带,牡丹江种源2013年生长量指数高于总体平均值17.57%。2014年生长量指数低于总体平均值2.51%,其生长量总体处于10个种源的中间水平。 (2)在造林成活率的分析中,表现最差的是双鸭山种源,成活率仅达到45%。其次是带岭、牡丹江两地种源,成活率都为57.5%。成活率较高的有五营种源、铁力种源、汤旺河种源等。而长白山2号种源区组以成活率72.5%排在各种源总体的第四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做为长期在不同环境因子做用下的不同种源,因环境和个体的差异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3)遗传变异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有性生殖、选择、基因流、遗传漂变及环境的影响。而通过我们对各种源及家系的分析证明,种源的组间差异性确实存在,而差异的产生与种源地理条件及遗传性等有直接关系。 (4)分析证明,将铁力,带岭,新青,友好,五营,汤旺河等6个种源地划分为小兴安岭种源区组,将长白山1号(安图),长白山2号(蛟河)划分长白山种源区组是合理的。另外,做为中间过渡带的双鸭山和牡丹江种源,结果显示其遗传距离与长白山更为接近。这证明做为第三纪的孑遗种,红松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不受空间限制,其自身具有较高水平的基因流动。这也是红松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为有效防止基因空间异质性而产生的生理对策。 二、家系方面 (1)依据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红松分布,确定铁力市卫东林场,带岭林业局寒月林场,五营林业局丰林自然保护区,汤旺河林业局二清河林场四处红松母树林为家系选择地。确定带岭北山人工林为家系选择地。 (2)对各天然林家系生长量、地径等指标均大于总体平均值10%以上;根系发育相关系数大于本区组家系总体平均值15%。遗传性状表达高于本区组总体遗传系数为指标,共选择出优良家系9株。对人工林选择家系子代包括株高、生长量、根径、遗传性状等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共选择出优良家系3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