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详情
大别山林下经济植物优化种植模式及优质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详情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经营趋于多元化,林农成为经营的主体,迫切要求见效快,效益好的实用技术成果以提高林地效益,并急需通过林改实用技术的集成与示范,以推进林改惠农目标的实现和林业综合效益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为目标的林下经济成为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林业经营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大别山林下经济植物优化种植模式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就是在此研究背景下,由是湖北省科技厅2011年下达到湖北省林科院的湖北省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针对大别山区林地分散,林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以大别山林下经济模式为重点,开展研究,提出不同地域类型林下经济优化种植模式,建立优质高效经营技术体系,并集成示范,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及林下经济的效益,为大别山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原理:针对大别山区林地分散,林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以大别山林下经济模式为重点,开展林下经济优良种植(养殖)材料选择、林下种植模式优化配置及优质高效经营、效益分析与评价等研究,提出不同地域类型林下经济优化种植(养殖)模式和高效经营技术,为该区域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性能指标 (1)筛选适合大别山地区林下种植的优质高效植物种(品种)3~4种; (2)筛选不同地域类型林下经济优化种植模式1~2个; (3)编制林下经济优化栽培模式及高效经营技术规程1个; (4)建立林下经济优化栽培模式示范基地200亩; (5)撰写、发表论文1~2篇。 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完成大别山区林下经济优良种植(养殖)材料及优化模式选择、大别山区主要林下种植模式优化配置及优质高效经营技术研究、大别山林下经济优化种养模式及高效经营技术集成示范等项目研究内容,在对大别山区域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适合在该地区推广应用的高效林下种养模式,取得了系列实用技术成果: (1)筛选出优质高效植物种(品种)13 种; (2)筛选出林下经济优化种植(养殖)模式13 个, (3)编制并审定通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1 个, (4)建立林下经济优化栽培模式示范基地340亩, (5)撰写并发表相关科研论文5 篇,取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1项。 技术成熟度:项目主持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国家、省科技攻关与支撑计划、“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推广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在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如“鄂西三峡农林复合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厚朴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高效生态经济林结构组合与可持续经营技术试验示范”、“杨树菌材与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比较研究”等,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借鉴。多年来,通过林农复合经营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为本项目的实施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人才保证和试验研究基础,本项目实施的技术的成熟度高。 技术适用范围:适合湖北省大别山区适宜进行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地区推广应用 安全性:,项目的实施不仅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更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安全可靠。应用情况:在黄州、英山、罗田、蕲春等地建立林下优质高效经营技术示范基地340亩,其中黄州李家洲林场林农复合经营示范基地100亩、蕲春李时珍禽畜专业合作社土鸡林地生态养殖技术示范基地100亩,英山大别山石斛园林下石斛种植示范基地60亩,罗田九资河茯苓、天麻、苍术高效经营示范基地80亩。林农复合经营示范基地 年均产值达到2153-2653元/亩,年均纯收入达到1083-1462.2元/亩,林农复合种植的林分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0%和34.5%。土鸡林地生态养殖技术示范基地每年出笼土鸡4750只,出产土鸡蛋4.5万斤,年产值69万元,年纯利42万元。石斛、茯苓、天麻、苍术等林药优质高效经营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存在问题:从4 年来项目执行的情况来看,我省林下经济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需要地方政府与林业部门积极地扶持,建议针对我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发展力度,一是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确定发展规 模和方向,选择、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二是要加强典型示范基地建设和培育龙头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 范带头作用。三是要强化林下经济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四是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 平台,进一步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发展机制。项目的子课题“日本构树林下土鸡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201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成果登记号:EK2012A0103580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