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详情
早中熟双低油菜新品种轻简化超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成果详情

  一、项目来源 “早中熟双低油菜新品种轻简化超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于2015年5月由荆门市科技局与荆门市财政局联合立项。立项编号YFZD2015011 二、项目背景 早熟双低油菜品种圣光127、中熟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是华中农业大学近年来培育的油菜新品种,圣光127适于二熟制或三熟制区域种植,华油杂62适于二熟制地区种植。对此两个品种进行轻简化超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有利于充分挖掘其在荆门二熟制和三熟制地区双低油菜产业发展中的潜在价值,对提高油菜劳动生产率和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十分必要。国外主产油菜籽国家的菜籽油一般均为低芥酸菜籽油,而我国打造低芥酸菜籽油的品牌不多,我省“奥星”牌低芥酸菜籽油和“玉树”牌低芥酸菜籽油比较有名,但因生产与收购、加工环节要求比较严,生产量不是很大。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油菜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5%左右。由于目前油菜种植品种、模式不一,机械化生产相对滞后,用工量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意愿和产业发展。因此,推广双低油菜免耕移栽、直播、机械化作业等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培育低芥酸菜籽油品牌,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油菜籽生产成本、减少冬季撂荒,对于促进劳动力转移、稳定和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耕作制度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同时也是配合长江中下游油菜增产模式攻关的需要。长江中下游油菜增产模式攻关课题由戴贵洲厅长牵头,傅廷栋院士和官春云院士担任首席专家,重点开展短生育期(早熟)品种、机械收获等技术瓶颈攻关。该项目是傅廷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荆门开展的油菜增产模式攻关课题重要内容之一,引进的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都是攻关课题组选育的新品种,适宜课题攻关要求。 一、技术关键 1、早中熟油菜品种不同播期与密度水平试验; 2、早熟油菜品种迟直播试验; 3、早熟油菜品种迟育迟移栽试验; 4、中熟油菜品种施肥方式试验; 5、千亩华油杂62轻简化技术集成示范; 6、万亩早中熟油菜品种订单生产。 二、经济目标 1、早熟油菜品种迟播和迟移栽试验亩产达到175公斤以上;中熟油菜品种轻简化栽培千亩示范片亩产达到220公斤以上; 2、在冬闲田较多的区域推广早熟油菜品种迟播和迟移栽面积1万亩,减少冬闲田1万亩,亩种植纯增收300元 在原料生产基地推广中熟油菜品种1万亩,亩增产增收100元; 3、企业开展订单收购加工成低芥酸菜籽油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84.4万元。 (一)制定一套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在荆门的轻简化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二)制定一套中熟油菜品种华油杂62在荆门的轻简化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三)荆门民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荆花”牌低芥酸菜籽油品牌创建。 按照项目中早熟品种圣光127和中熟品种华油杂62品种特性设置好播种期进行试验研究,从中筛选较适宜超高产栽培的播期、密度与施肥方案,对推进双低油菜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没有技术风险。生产的低芥酸菜籽油属于高品质菜籽油,可打健康牌,只要大力开拓市场,产品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市场风险不大。 (一)千亩华油杂62轻简化技术集成示范,采用良种+缓释肥+全程机械化技术,经测产平均产量达到230公斤。 (二)试验情况 (1)早中熟油菜品种圣光127、华油杂62不同播期与密度水平试验经田间测产分析,10月1日播期以2万株密度产量为最高,10月30日播期以5万株产量为最高,因此早播密度不宜过大,本试验以2万株/667m2为宜;迟播密度应增加,本试验以5万株/667m2为宜,通过以密补迟来达到保产效果。 (2)早熟油菜品种迟直播试验,4个早熟油菜新品种(新组合、新品系)185公斤以上。10月30日播种,密度为5株/亩,经田间测产,产量均达到180公斤以上。 (3)早中熟油菜品种施肥方式试验,得出施用油菜专用缓释肥产量最高,其与普通肥料相比具有省工、省时、肥效持久、高投入、高效益的特点,其单位NPK养分菜籽产出量高,说明肥料利用率高,养分流失少。中等及其以上肥力田公顷产3.0 t左右菜籽,可一次性施用45%含量缓释肥(25-7-8-5)750 kg作底肥,不追肥;中等及其以上肥力田公顷产3.75 t 左右菜籽,可一次性施用45%含量缓释肥(25-7-8-5)750 kg加碳酸氢铵375 kg作底肥,不追肥。由于油菜专用缓释肥加入了腐殖酸,不会造成烧苗,因此为节省用工,在单独施用缓释肥时可实现种肥同播。 (三)荆门民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订单,每年收购基地核心区及辐射带动区优质双低油菜籽0.4万吨左右,生产出优质低芥酸菜籽油0.16万吨,通过项目实施来彻底改变目前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方式,打造全省优质菜籽食用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民效益、企业效益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