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详情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成果详情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而近20余年我国心血管病的特点是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急性临床表现,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心源性死亡、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疾病。早期、持续、有效的再灌注治疗能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挽救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的预后[3,4]。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in tervention,PCI)已成为急性STEMI首选治疗方式[5]。然而在基层医院,技术力量及设备的限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就诊时间、年龄、既往史、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原因,导致很大的一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急诊或择期PCI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既使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梗死区仍然会存在严重缺血,影响左心室功能及临床预后。从PRISM-PLUS、TARGET、TIGER-PA、RESTORE[6]、EPIC[7]、IMPACT-Ⅱ[8]等研究我们可以惊喜的看到,早期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明显改善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而且是安全的。目前,国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临床所应用的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替罗非班可以明显减少因急性缺血所致心肌损伤[9]。替罗非班在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急性STEMI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亦已被诸多实验及循证医学所证实:改善ACS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10],改善心肌组织供血,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PCI术后30d死亡率,改善长期预后,而且没有增加明显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11]。但目前替罗非班在发病超过12小时,伴有或不伴有胸痛症状,无再灌注治疗指征(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尚不明确,以及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资料。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分析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对所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终点的前瞻性分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包含变量:治疗分组和梗死部位。对于连续变量及治疗组之间的差异应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安全性分析根据病人实际治疗情况。安全性终点和卒中发生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卡方检验法。在基层医院,技术力量及设备的限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就诊时间、年龄、既往史、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原因,导致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急诊和择期PCI治疗。对于这部分病人既使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梗死区仍然会存在严重缺血,影响左心室功能及临床预后。现在全世界正在积极探寻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更有效、简便、经济和安全的方法。 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以国内外大规模的随机临床研究为基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在综合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基础上早期加以国产盐酸替罗非班作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证实,不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标准治疗(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调脂、减轻心脏氧耗等)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降低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的联合终点,且安全耐受性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已经显示出非常良好的前途,对改善临床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考虑到严重出血的风险,入院12小时内行急诊静脉溶栓的患者未纳入本研究。但另有报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溶栓的成功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无论是否已经接受溶栓治疗,都非常有必要进行各种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以求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患者非介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令人遗憾的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因此,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安全及有效性我们期待有进一步的大样本分析。 本项目于2011年4月被认定为湖北省宜昌市科学技术成果,成果登记号:YK1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