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详情
低空通航管制与服务系统

成果详情

【技术简介】低空通航管制与服务系统是保障通航飞行安全、实施低空空域有效管控的核心信息化系统,系统具备空域综合监视、区域协调管理、综合飞行告警、公共安全及应急救援等协调监管功能,支持通航工作人员开展监视、管制与情报服务;系统具备与军民航空管部门相关信息系统的接口与数据交互处理能力,能够获取监管区域内的飞行信息,全面监视低空空域飞行动态;能够与低空飞行器进行数据交互和语音通信,为低空飞行器飞行全过程提供飞行计划、气象情报和航行情报等。


【主要技术指标】系统可接入一次雷达数据、二次雷达数据和ADS-B数据,具备不少于3000批空中目标实时处理能力,可接入大于100个机场的气象站实时气象信息,具备短期冲突告警、飞行偏航告警、空域偏离告警、空域侵入告警以及空域冲突告警能力,短期冲突的虚假报警率小于3%,具备不少于20万份飞行情报、气象情报和航行资料的存储能力。


【技术特点】

(1)分层级有机融入现行空管体系

按照“塔台级、飞行服务站级、区域级”三级体系分层级研制了低空通航管制与服务系统,能够纳入民航空管体系,具备与民航各级空管系统互联互通的条件,满足通航各项管理规定和标准。

(2)基于云计算的通航大数据应用技术

国内首次将基于云计算的通航大数据处理技术和SWIM(广域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系统研制,形成通航信息汇聚中心和信息交互平台,解决了通航、军航、民航系统接口标准和消息格式等存在差异带来的信息交互问题,具备大容量通航信息处理与互联互通能力。

(3)通航飞行空域监视与安全告警技术

具备国内领先的低空多源数据融合、低空目标航迹跟踪与预测、低空飞行冲突判定、空域冲突排解等关键技术,获得多项专利授权和省部级奖项。

【适用范围】应用于民航地区空管局、民航空管分局、军航区域管制中心、军航分区管制中心、飞行服务站、通航机场等固定部署使用,以及应用于临时作业飞行、航空应急救援飞行、野外临时起降飞行等场地机动部署使用。


【专利状态】授权发明专利5项,受理发明专利1项


【技术状态】已完成样机研制,准备提交用户试运行


【合作方式】

(1)投资需求。寻求投资扩大产能,建设项目场地、配套设备建设、产品研制与集成等,资金需求3000万元,实施周期24个月。

(2)合作研发。联合通航相关的通信、监视、导航系统研制单位,利用人才、资金以及技术等相关资源,为低空通航管制与服务系统提供配套设施,形成机场建设、配套设施、空中交通服务、通信、监视、导航等一体化的通航基础服务产业链。

(3)技术服务。联系合适的通航机场将产品安装试用,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逐步替代目前的手动作业模式,为基层管制服务人员提供信息化手段,及时获取试用反馈信息,不断优化产品功能性能,做好口碑产品。


【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方面,预期2017年实现收入1500万元,净利润580万元,2018年实现收入3200万元,净利润1130万元,2019年实现收入7100万元,净利润3340万元。

(2)社会效益方面,系统能够为低空航空器提供飞行服务,为有效管控低空飞行器飞行、保障低空空域飞行安全、提高低空飞行服务质量提供技术手段,降低飞行安全事故,降低“黑飞”带来的恶劣影响,同时还能有效防止非合作低空飞行目标侵入。

(3)市场前景

1)通航机场塔台系统方面,到2020年我国计划建设通航机场500个,按照30%比例建设通航机场塔台系统,每套系统价格约为400万元,2020年内市场规模在6亿元左右;目前美国有通航机场有近2万个,数据差距巨大,按照美国通航机场预期,在通航机场及其配套项目方向后期市场充足,需求迫切。

2)通航飞行服务站系统方面,到2020年我国计划建设约50个低空飞行服务站,每套系统价格约为500万元,市场规模在2.5亿元左右,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飞行服务站将达到200个,市场规模在10亿元左右。

3)低空通航信息中心系统方面,预计到2020年,将建设8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每套系统按2000万元计算,市场规模在1.6亿元。

4)通航飞行应急支援系统方面,预计到2020年,将建设100套通航飞行应急支援系统,每套系统按200万元计算,市场规模在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