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详情
海洋环境和目标立体监测系统

成果详情

【技术简介】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为主要特征,综合运用岸、海、空、天、水下等立体空间中的海洋环境和目标各种军民用感知手段,通过栅格化、网络化系统集成构建多基多传感器全方位、全时空、全频段、多层次、大纵深的海洋环境和目标立体监测系统,采用多模通信、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存储与深度智能挖掘、变分同化、联合反演、多源信息融合、数值预报、多维可视化、信息安全防护、辅助决策应用等关键技术实现信息分发、处理和应用功能,实现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声光电磁、海洋生态、海洋资源、海洋地理和海洋目标等6大类信息要素的精细化、常态化、连续化立体全面感知,提供海洋环境和目标信息的实测、预报、评估、统计分析等服务,以满足军、民领域不同层面的应用需求。


【主要技术指标】

(1)海洋目标环境测量指标:探测范围为120km,数据率为1帧/2min。

(2)海洋动力环境测量指标:表层海流探测范围为250km,方位为0~360°;海面浪场探测范围为125km,方位  0~360°;数据率为1帧/10min。

(3)海洋气象环境测量指标:探测距离为强度模式300km,速度模式150km;数据率:帧/15s。

(4)单节点信息感知与应用服务接入能力不少于128个,数据和服务访问方式不少于3种。

(5)网络安全级水平不低于GB17859-1999第三级水平。


【技术特点】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技术实现上按照“统一化、模块化、通用化和服务化”的思路,设计统一化的体系架构、模块化的海洋综合感知系统、通用化的感知信息云处理平台以及服务化的应用平台,实现海洋信息的全面立体感知、广泛互联互通、高效大数据分析和深入智能服务。


【适用范围】海洋渔业、海洋维权执法、港航、海事、海上缉私、江海联运、海上联合搜救、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港口警戒监视、旅游等行业和领域,以及“智慧海洋”工程建设。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10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1)投资需求。寻求投资扩大产能,产能达到20套系统/年,资金需求4亿元,实施周期24个月。

(2)许可使用。允许其他单位根据范围、时限、数量等约定条件使用相关技术成果和专利。

(3)合作开发。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并共享新产品有关权益。

(4)技术服务。利用技术为其他单位提供设计开发、难题诊断及技术攻关、设备及生产线研发、工程设计等服务。


【预期效益】形成精细化、常态化和实时化的海洋环境和目标信息保障能力,服务于海洋渔业、海洋维权执法、港航、海事、海上缉私、江海联运、海上联合搜救、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等海洋生产与活动,预计对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体系的贡献度为20~40%;随着国家“智慧海洋”工程建设的推广,“十三五”期间预计全国市场规模为100亿元。